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昨日(4日)舉行新生聚會,香港大學副校長(健康)兼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劉澤星與逾百名新生歡聚。截至今日(5日),該院今學年共吸引了30名國際文憑試(IBDP)滿分「狀元」,包括2025亞太青年橋牌錦標賽冠軍蔣承軒,並透過SNDAS取錄31名多元才能優異生,兩者人數均創新高。此外,該院將迎來首批25名四年制「第二學位」醫科生有來自劍橋、倫敦帝國學院,亦有港大工程學、藥劑學、牙醫學的「一級榮譽」畢業生。劉澤星對醫科課程日益國際化和多元化表示欣喜,相信將有助培育具備全球視野和關愛兼容的「新一代醫生」。
港大醫學院表示,出席聚會的新生包括IB「狀元」蔣承軒;以「第二學位」途徑入學的劍橋畢業生伍亮恆;以及經「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錄取的民生書院張樂晞及聖保羅書院鄧朗熙,兩人憑文憑試6科5**共51分的優異成績直接成為「傑出醫科學人」。
談及選擇港大醫學院的決定,蔣承軒分享是在一次校內升學講座中,認識了醫學院的教授,過程間分享自己兼顧 IB 考試與國際賽事的困擾,卻意外獲得鼓勵:「教授相信我能兼顧學業與橋牌,這份信任令我深受感動,並堅定了我的選擇。」
他又認為港大醫學院的「增潤學年」吸引,「既可留港讀書,又能有一年海外交流拓闊國際視野的機會,完美契合我對多元成長的追求。」他表示,醫學院已安排他與學業指導總監,商議彈性安排,讓他無後顧之憂地展開醫學志業與橋牌生涯,兼顧國際比賽和學習。
以「第二學位」途徑入學的伍亮恆畢業於劍橋大學,在聖保羅男女中學就讀中四期間,他因疫情時常停課自修,兩年內考獲 International A Level 五科 A*,提前獲劍橋大學的自然科學學士課程錄取。今年他在剛取得劍橋獎學金準備修讀碩士課程時,得知港大醫學院新開辦的四年制「第二學位」入學途徑,決定回港圓夢,期望以跨界視野推動醫療創新,希望日後從醫服務社會。
劉澤星表示,香港正大力發展頂尖醫學科技,要培養的不只是醫生,而是能應對未來挑戰的醫療領袖,推動本地科研走向世界。「未來醫生必須掌握科技,具備AI背景的人才是醫學革新的關鍵力量。」他分享「傑出醫科學人」計劃會從入學開始,即為學生提供清晰而具前瞻性的發展路徑,並由資深教授或社會賢達提供一對一的個人化指導,重點培育教學科研領袖。計劃於今年7月新設博士學位獎學金,成績優異的 DMS 學生可獲資助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回饋服務港大醫學院。
另一方面,醫學院早前亦新委任10名「毛孩教授」,由院長和教授的寵物擔任親善大使。這些可愛的「教授」為師生帶來驚喜與歡樂,助學生放鬆心情,推動友善校園,並傳遞對動物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