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帶路先鋒」團員繼《老撾絲路之旅》後,前往中華電力的龍鼓灘發電廠參觀,通過實地參訪與專業講解,深入了解香港電力供應與能源轉型的現狀及未來發展。這次活動不僅讓青年們見證了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對香港能源結構的深遠影響,更展現了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2023年)八大行動的綠色和創新、以及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中的重要角色。
乘車途中的初步認知:香港電力供應與能源轉型初探
前往龍鼓灘發電廠途中,香港工程學會前會長梁廣灝工程師為團員們介紹了香港電力供應的概況及轉變。他指出,香港的發電燃料已從過去的煤及油,逐步轉向天然氣,這一轉變源於綠色經濟發展的需求。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較低,其能源轉化效率顯著提升,相較於傳統煤油發電約30%的效率,天然氣機組效能更高,符合低碳發展方向。
他進一步提到,中電在香港擁有9,399兆瓦的發電容量,而港燈則擁有額外的3,000兆瓦,總發電容量可達12,399兆瓦。香港的最高用電需求約為10,000兆瓦,額外的2,399兆瓦則作為備用容量,以應對偶發性事件及定期維護需求。中華電力的供電可靠度達99.999%,即每名客戶每年平均意外停電時間為一分鐘,供電可靠度居於世界領先水平。「香港電費約1元多一度,家庭用電成本相對較低,這種穩定的公共服務值得珍惜。」
此外,他還介紹了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探索,例如擬在西藏建設發電量達香港6倍的水利供電系統,未來將惠及南中國及周邊地區。
實地感受的中華電力:國家能源戰略與本地綠色貢獻
抵達龍鼓灘發電廠後,中華電力工作人員對團員們的到訪表示歡迎,並由兩位資深工程師分別介紹中華電力的業務及發電廠的運作。中華電力於香港經營縱向式綜合電力業務,涵蓋發電、輸配電及零售業務,服務香港超過八成人口。中華電力在香港設有三座發電廠,其中龍鼓灘發電廠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聯合循環燃氣發電廠之一,為香港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同時,中華電力從廣東大亞灣核電廠引入核電,多元化的發電燃料組合能減低國際燃料成本波動對電價造成的影響。
參觀途中,工作人員特別提到「西氣東輸」工程作為國家重大能源項目,為香港提供了穩定的天然氣供應。這一工程不僅是中國「基建狂魔」稱號的例證,更與「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相連,助力香港實現優化發電燃料組合與低碳能源轉型。工作人員亦提到,中電集團承諾於2040年底前,把集團所售電力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減少至每度電0.1千克二氧化碳當量,並於2050年底前實現淨零排放,與國家綠色發展戰略高度配合。
帶路先鋒團員近年來多次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親身體驗中國基建的影響力。例如,組織曾到訪東南亞,也了解了中亞國家的中歐班列,見證中國工程項目的全球布局。此次參觀進一步突顯「西氣東輸」不僅保障香港能源安全,還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回顧2023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提出的八大行動,其中創新與綠色發展的理念,在香港的能源轉型項目中可見一斑。拔萃女書院的招穎童同學表示:「親眼見證了西氣東輸管道的運作,深刻體會到國家間通過『一帶一路』實現合作共贏。更領悟到國與國基礎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促進經濟發展,更推動全球綠色未來的理想。」
中華電力的天然氣來源包括海南島附近及南中國海的氣田、「西氣東輸」二線的天然氣,以及從國際市場採購的液化天然氣。多元化的天然氣供應有助提升燃料供應的穩定性,支持香港實踐能源轉型。團員們還了解到,中華電力計劃於2035年為香港的業務全面淘汰燃煤發電,進一步增加零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供應,有助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回家路上的眾人感受:背靠強大祖國與未來無限機遇
在人才培育方面,中華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見習工程師計劃」。該計劃為工程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提供兩年跨部門培訓,由資深管理層擔任導師,助力青年成長。此外,中電學院與本地機構合作,提供多元化的課程,為不同背景的人才提供進修機會。這不僅體現企業對行業發展的承擔,也與國家人才戰略相呼應。
活動結束時,團員們紛紛分享感想。來自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的李曉瞳同學表示:「感謝中華電力的安排,讓我們深入了解香港電力供應與能源轉型。我感受到『西氣東輸』工程的偉大,以及中華電力在供電穩定性與綠色能源發展中的努力。這次參訪讓我更明白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
鳳溪廖萬石堂中學的邱卓同學感嘆道:「今年是東江之水越山來60周年,水之外還有氣(電),西氣東輸到港也超過十年(2013年)。看到香港與國家發展在供水、供氣這些生命線上如此緊密相連,所以更明白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方向。」
此次參觀讓青年們從香港的電力供應中,看到國家能源戰略的宏大布局。「西氣東輸」不僅貫通香港的能源命脈,更將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通過這次活動,團員們不僅收穫知識,更深刻體會到國家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領導地位,以及青年在這一進程中的參與價值。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