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特色产业筑基石,非遗赋能乡村兴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8-05

盛夏时节,万物竞秀,千里高原藏着别样生机——黝黑的牦牛群在草原上踏出悠闲的轨迹,冷凉蔬菜的碧叶间滚动着晶莹的晨露,土族绣娘指尖的盘绣丝线映出七彩光晕,藏毯织机上的经纬正编织着古朴与现代的交响,古村落斑驳的夯土墙里藏着新故事……

7月,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青海,发展特色产业,非遗助力乡村,让农民更有“奔头”;古村落焕发新生机,激活农旅融合多点开花,让乡村更有“看头”,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振兴“路子”正越走越宽。

产业夯根基,激活富民“新动能”

预煮切割、炒制烘干、高洁净区晾肉处理、包装杀菌……走进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各环节工序紧密衔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头牦牛经过各道工序后成为手撕牦牛肉、牦牛肉粒、牦牛肉酱等13大类26个系列400多种牦牛肉系列产品,广销全国各大城市,并与北京华联、大润发、永辉超市、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实现合作。

“近年来,我们开始和胖东来超市进行合作。众所周知胖东来超市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为了进入胖东来,我们做了20多项检测,入驻胖东来后,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经销商。”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威说。

当其他传统产业传统生产企业在找订单、找销路之时,可可西里的订单量只增不减,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马威说:“好山好水养好草,好草育出好牛羊。青海高海拔、无污染的草场环境孕育出了绿色牦牛,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青海纯正的牦牛肉制作牛肉干,保障产品的品质,这无疑成为生产优质畜产品最大的底气。”

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正在加工牛肉干。

青海的牧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青海特有的生物资源,其中牦牛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目前牦牛存栏常年稳定在600万头,占全国总量的40%,位居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牦牛之都”。

冷凉蔬菜是青海的另一张名片。近年来,青海立足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洁净的区位生态优势和错季生产特点,加快推进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

皮薄肉厚的乐都长辣椒、鲜嫩多汁的彩椒、辛辣醇厚的紫皮大蒜……眼下,产自高原上的冷凉蔬菜正陆续上市,作为全省最大的“菜篮子”,乐都区的12万亩菜园沿着海拔梯度层层铺展,如绿色锦缎般在山川间延展。

“1.4万亩的紫皮大蒜产值1.6亿元,3万亩的地膜马铃薯产值1亿元,还有5800亩的乐都长辣椒,产值将近1亿元……”乐都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服务中心主任马国业对“菜篮子”里的这笔账“如数家珍”。

大量的高原白菜薹陆续上市。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得国介绍,每年5至10月是冷凉蔬菜集中上市的黄金季节,也是南方地区蔬菜的伏缺期。目前全省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约为65万亩,产量达158万吨,其中有70万吨向外输出。今年1至7月份全省输出冷凉蔬菜2000吨左右,是去年同期输出量的2.1倍。自2023起向港澳地区输出,目前仅从事供港蔬菜的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左右。

非遗赋新能,老手艺绘出“振兴路”

栩栩如生的雪豹,活灵活现的人物,还有那舒展如流云的河湖山色、精致若繁星的几何图案……走进圣源地毯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羊毛清香,与机器的运作声交织在一起,只见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中,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生产图景。

精美的藏毯。

藏毯,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不仅是享誉全球的手工艺术珍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已传承千年,不仅成为青海文化谱系中一抹亮眼的色彩,也成为青海联结全世界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藏毯产业迅猛发展,这一古老的民族手工业从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圣源地毯副总经理杜非介绍,从传统作坊到工厂制造,从最初的少量品种发展到28个系列160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图案,集研发、设计、生产、展销为一体的藏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产品已出口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手工编织藏毯。

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市,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这里是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代表的热贡艺术发源地,同仁也被誉为“中国唐卡艺术之乡”。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我们打破过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观念束缚,还尝试招收有艺术天赋的女学员以及前来求学的外地大学生。”跟随讲解,记者走进同仁市仁俊画院,“如今,我们这里不仅有本地的学生,更有省外的,一批批学员从执笔生疏的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画师……”

在唐卡创作加工车间,来自同仁市隆务镇加仓麻村的多杰笔尖蘸着刚调好的矿物颜料,在繁复的图案纹路间细细游走。“画院为我们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学习并掌握磨布、勾线、调制颜料、上色、开眼、用金等各个唐卡绘制过程。”多杰说。

正在绘制唐卡。

多杰面前的这幅唐卡作品色彩艳丽、画面鲜活:既有天津地标“天津之眼”,也有青海“三江之源”的壮阔;既有援青干部的身影,也有牧民群众的笑脸,不同的地域元素和人物形象在同一张画布上自然交融。“今年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与黄南州同仁市建立对口援建关系的15周年,为了感谢天津援青干部的付出,我们特意创作了这幅作品赠予他们。”仁俊画院办公室主任多杰才让介绍。

2009年,以唐卡、堆绣、泥塑为代表的“热贡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市先后培育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创作基地4个,11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2个,从事热贡艺术文化企业达356家,超过两万人从事热贡艺术行业。

近年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目前,全省设立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省级非遗工坊15个、省级青绣就业工坊40个,全省非遗工坊建设覆盖39个县(区),占全省县(市、区)比例的86.7%;覆盖青海25个国家及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22个。125家国家级、省级非遗工坊、“青绣”工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6亿元,直接带动千余名各族群众就业。

古村焕新生,蹚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黄南州尖扎县东部,坐落着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尖巴昂村,斑驳的土墙、门楣上木雕、300年的古树都见证着村落的晨昏与变迁。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朋果就住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用心守护着这门手艺。

尖扎县享有“五彩神箭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弓箭制作技艺闻名遐迩,这里的群众对射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

朋果从小就接触弓箭,此前从事唐卡绘画,12年前开始学习并传承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制作一张精良的牛角弓要耗时一年左右,售价在1万多元。随着尖扎县‘五彩神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来这里学习技艺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朋果说,他坚守着培育后辈的事业,希望让这门古老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尖巴昂村一处古建筑。

近年来,尖扎县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努力让传统村落留下来、活下来。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州级传统村落34个,其中国家级18个,州级16个,另有7处建筑入选省级历史建筑名录。

独具特色古城墙画,承载古老记忆的生活用品、残存的古城边墙……漫步在同仁市保安镇城内村古色古香的小路上,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保安古城是黄南州为数不多的汉族村落,分为城内村和城外村。其中,城内村于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城外村也在2023年跻身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安镇干部李金霞介绍,历史上,历朝历代驻守保安、屯垦戍边的营兵,为这片原以游牧为生的土地带来了农耕文明,形成了保安堡“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军屯文化。

尽管时光流转,古城内至今仍可见明清驻军营房的遗迹,还有保安营都司衙门、药王庙、关帝庙、民居等古老建筑。

“这房子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已经有90多年的时间了,祖上七八代都生活在这儿。”漫步村道,热情的赵源夫妇相邀记者团一行参观他们的房屋,并分享了他与老宅的“乡愁情结”。“19岁离乡,家里的房子因无人打理,无奈之下将其卖掉,但那份萦绕在心头的乡愁始终紧紧牵扯着我。2016年,毅然买回老宅,秉持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将房子木块一块块像积木一样拆下来,仔细清洗干净后再原样装回去,如今,房屋的高度、尺寸都没有变化,花窗、地板、门槛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希望古城里的建筑文化能更好地保存传承下去。”

赵源自己写的春联。

从戍边将士“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军屯岁月,到如今游子归巢的温馨时光,赵源夫妇的故事,正是古城焕新的生动延续。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锚定“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目标,立足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产业赋能、人才培育、业态融合,让村落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发展”。因地制宜挖掘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特色农业等资源,打造差异化产业,让村落成为“有故事、有活力”的文化地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原红莹 王壹 付雅

天文台今錄358.8毫米雨量 破自1884年來8月單日最高紀錄

2025-08-06

警隊8月10日推出全新一站式便民App 匯集超過50種服務一鍵「搞掂」

2025-08-06

電子報案中心強化5大功能 市民既方便又善用警方資源

2025-08-06

新App有6項特別功能包括推播重要信息

2025-08-06

北欧三国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军事援助

2025-08-06

柬埔寨国防部:已拆除泰军在柬境内布设的铁丝网

2025-08-06

印尼巴厘岛快艇事故致中国公民2死6伤

2025-08-06

孟加拉国将于明年2月举行大选

2025-08-06

水利部实施跨流域洪水资源利用 有效缓解南四湖低水位形势

2025-08-06

如果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如何科学应对?这份指南请收好↓

2025-08-06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 因地制宜做好各项抗旱保供水保灌溉工作

2025-08-06

8.0%、50.5%,增长、扩张!透过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韧性与活力

2025-08-06

国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用“关怀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2025-08-06

港大醫學院廣納多元尖子 首批「第二學位」精英入讀

2025-08-05

無懼風雨堅守使命 消防員走在最前守護市民安全

2025-08-05

(有片)中大全球首創手術機械人多功能自動化具身智能平台 完成活體動物驗證

2025-08-05

大潭道近大潭篤水塘山泥傾瀉緊急清理完成 南行線重開供單線雙程行車

2025-08-05

李家超訪澳門會晤岑浩輝 推動港澳多元合作

2025-08-05

黑雨│景林邨景櫚樓滲水停電影響490個單位 麥美娟探訪視察了解市民需要

2025-08-05

海關機場檢獲約13公斤懷疑大麻花 20歲曼谷抵港男旅客被捕

2025-08-05

一帶一路:新行動增加綠色創新 西氣東輸:龍鼓灘見證低碳轉型

2025-08-05

九龍城私人屋苑4千萬元維修工程涉圍標 競委會突擊搜查4處所

2025-08-05

新娘潭路山泥傾瀉行車線損毀 路政署:正用堆石填方緊急鞏固斜坡

2025-08-05

(有片)讓抗日精神薪火相傳 羅家後人不懼苦累汲取英雄力量 休戚與共貢獻國家

2025-08-05

黑雨│黑泥水湧入北角官小覆蓋操場 政府證非山泥傾瀉

2025-08-05

孫東到訪首爾初創企業園區 拜會中國駐韓國大使戴兵

2025-08-05

楊何蓓茵:政府全力應對暴雨減低影響 感謝公務員全力以赴

2025-08-05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

2025-08-05

海關偵破汽車變速箱藏毒案 拘28歲無業男檢210萬元冰毒

2025-08-05

记者手记丨以英伦视角讲述真实中国

2025-08-05

美政府发布关税实施指南 美媒:关税持续带来不确定性

2025-08-05

美媒:贸易战恶果显现 美消费者将面临90年来最高平均有效关税

2025-08-05

以色列防长:以军必须在加沙外围保持永久驻军

2025-08-05

巴西拟就美加征关税提请世贸组织磋商

2025-08-05

美国佛罗里达报告多起生乳相关细菌感染病例

2025-08-05

印度一寺庙因过度拥挤引发斗殴致2死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