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8月4日电(王忻)8月2日至4日,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哈尔滨举行。中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盐集团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加快构建具有央企责任和市场活力相统一的现代化盐业体系。
在谈到中盐如何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时,李耀强表示,“十四五”以来,中盐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发力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中盐实现了传统制盐产业的绿色化升级。例如,创新开发的七效真空制盐技术,在湖北建成行业首个工程,在行业中起到示范作用。在盐化工领域,中盐探索将二氧化回收集利用于纯碱生产,并于今年成功竞得国内最大天然碱矿,未来将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纯碱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中盐加快数字化建设,建设多个“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平台,在安全生产、绩效管理、智慧仓储等方面取得实效,部分项目获国家部委及行业专项表彰。此外,中盐还率先探索盐穴资源综合利用,在储气、储能领域率先布局,建成世界首座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持续推进盐穴储氢、储氦、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努力构建“多能并储”的绿色能源新格局。
关于“传统行业如何孕育新质生产力”,李耀强认为,关键在于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中盐通过开辟盐穴资源综合利用新赛道,推动行业价值链重构。同时,在食盐领域大力推广低钠盐,推进食盐质量标准从“卫生标准”向“健康标准”跃升。中盐也正在推动中国盐业“第三次技术跃升”,以减钠增钾的方式引领健康消费潮流。
李耀强介绍,中盐正积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立集团中央研究院及9个专业研发中心,形成“一体多翼”的创新体系;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深化国企改革,强化契约化管理与中长期激励;在人才建设方面,着力培养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研力量和高技能产业工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在资源节约与环保方面,中盐坚持“供应安全与绿色发展并重”。通过优化产销和储备体系,中盐有效保障了近年来在地震、洪水、核污染水排海等突发事件下的食盐市场稳定。同时,持续推进碳达峰行动计划,仅2024年就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艺更新等方面投入超11亿元,积极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行业标杆。
面向健康消费市场,中盐已建立以“低钠盐”为核心的创新产品体系,涵盖低钠井矿盐、低钠湖盐、低钠海盐等多个品类,并通过社区、学校、机关等渠道开展5万余场“健康换盐”活动。低钠盐的供给不断提高,部分重点城市超市渠道占比超过3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低钠盐,盐行业正向绿色、低钠、健康方向转型。
在品牌建设方面,中盐积极推进品牌年轻化与传播方式数字化。2023年推出卡通IP“中盐蓝晶灵”,并制作系列动画和创新宣传片《健康生活换新盐》,借助短视频、表情包、电梯媒体等新载体,提升品牌辨识度与用户黏性。李耀强表示,未来中盐将持续探索更适合年轻群体的品牌沟通路径。
“中盐作为盐行业唯一央企,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食盐兜底保供责任,也肩负着引领盐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平良性竞争,激发盐行业活力的使命。”谈及央企责任与市场机制的融合,李耀强表示,中盐不仅要守牢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的“底线”,更要在结构升级和价值引领上追求“高线”。
对盐行业来说,就是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服务升级,通过产业链价值链拓展,通过引导良性竞争,增强市场活力,推动整个行业价值提升。近年来,中盐通过推广低钠盐、推进盐穴开发,带动整个盐行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中盐也积极倡导行业规范竞争,引导“摒弃内卷 竞合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