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专属于长辈的节日里,不少老人会更用心琢磨养生,但很多常见做法其实是误区。这些误区不仅没帮上忙,反而可能给身体增加负担。《朝问健康》今天就来带您看一看,家里老人的所谓养生“小妙招”究竟做对了吗?
“少吃点能养生,减少食量更健康”,对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宇称:“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来说,如果刻意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的话,有可能会造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不良,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当前我们更加提倡的是科学饮食和综合饮食,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保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均衡摄入,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才能够维持全面的健康。”

“青菜煮得越烂越易消化,对肠胃好”,对吗?
孙宇称:“这个说法也不正确,问题主要是在于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如果长期煮了之后,这些营养都会被破坏,反而吃进去之后不能够吸收。针对蔬菜的食用方法,我们一般会建议快炒或者用清水轻轻焯了之后凉拌,这些都是比较适合的方式。”

“年纪大了不能练力量,容易受伤”,对吗?
孙宇称:“这个说法不正确,其实针对老年人我们也是提倡进行力量训练的。我们所说的力量训练主要是锻炼肌肉,提高肌肉的质量有助于帮助整个体力活动以及保护骨骼的质量,加强了肌肉训练之后,也能够减少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风险。但是需要特别提示老年人的一点,就是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有序小量多次的力量训练,达到全面的综合的身体健康。”
老人跌倒预防 这两件事要做好
老人养生别踩“节食、烂煮青菜、不练力量”这三个坑。另外,你知道吗?老人最容易遇到的健康风险是跌倒。90% 以上的老年骨折都和跌倒有关,做好以下这两件事很关键。
家庭是老人跌倒的主要场所,子女可以这样改:清理客厅、走廊的杂物,比如电线、凳子,别挡住走路的通道;房间光线要足,尤其是卫生间、厨房,晚上加装小夜灯,老人起夜不摸黑;地面要保持干燥,卫生间可以安装扶手和防滑设施,避免沾水打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力卓称:“家里老人摔倒了,我们不要着急去扶,首先要到老人的身边,然后去判断一下老人的意识是否清楚,如果清楚跟你对话也非常清晰,那么看看他是否能够原地有所活动,甚至于能够慢慢爬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去辅助他,但是如果要是出现意识虽然清晰,但是他不能够自我活动,甚至完全无法爬起来,我们建议还是不要动老人。同时如果要是伴有意识不清,那么我们更不能直接把他扶起来,紧急呼救120,以免我们在辅助过程中导致老人的二次损伤。”
这些慢性病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慢性疾病不仅会带来身体不适,还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哪些慢性病会悄悄影响老人的情绪?以下的提示,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多留意。
神经系统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它不只会让老人记性变差、认知下降,还会改变情绪和性格,因为一点小事就烦躁易怒发脾气。


帕金森病,大家都知道它会让老人手抖、行动变慢,但很多人不知道,它还可能让老人跟着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中,注意冠心病、高血压和脑梗死。部分老年脑梗死患者,当出现谵妄时会表现为意识不清,不知道自己身处哪里,不认识周围的亲人,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伴有幻觉或妄想,说些没头没尾的胡话。

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会让老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够,进而导致情绪低落或情感反应减少,反应也比以前慢半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玉梅称:“比如说老年人突然变得爱发脾气,容易发怒,有很多的冲动和以往的性格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个时候要高度提高警惕。如果老年人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比如说反复到医院就医,然后经过检查又发现都没有问题。这个情况其实有可能是一个急性的焦虑发作。比如说老年人原本喜欢的一些兴趣爱好,书法、舞蹈或者早晨起来的太极拳都没有兴趣再去参加了,包括原来的一些同伴、同事、关系很好的朋友都不愿意再接触了,这也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