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特區政府致力將香港打造為國際食品貿易樞紐,未來將與內地海關總署商討擴大輸往內地的香港製造食品種類及數量,並希望通過建立新的食品質量認證機制,及協助內地企業提升包裝設計以開拓國際市場,來吸引更多內地企業來港設立加工設施,希望借助香港的品牌效應及嚴謹的食品安全制度,將內地的優質食材加工後返銷內地或出海至海外市場,實現加工增值。
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貿易處、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舉辦的「助力內地優質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交流會」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食物環境衞生署以及來自內地與香港的採購商、供應商協會代表約百人參與了交流會。
辦交流會探討兩地農產品貿易細節
交流會聚焦香港與內地農產品貿易的關鍵環節深入討論,更特別設置了交流對接區和產品展示區,助力內地優質農產品與香港的採購商、渠道商有效對接。活動上,香港採購商及渠道商報名踴躍,採購意向金額超過7億港元,涵蓋優質包裝食品、冷凍肉類、菌類、海鮮產品、米麵製品等多個品類,充分反映香港市場對內地優質農產品品質的高度認可與期待。活動現場還見證了3場供銷簽約,涉及葡萄酒、米線等多種產品。
謝展寰在交流會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擁有嚴謹的食品安全制度、普通法體系及國際化優勢,配合融資、會計等專業服務,具備發展食品貿易樞紐的獨特優勢。香港既可助力內地優質農產品進入本地市場,滿足市民需求,同時憑藉面向全球的優勢,可為內地優質食品打造國際品牌,通過本地認證後出口至其他地區。
他透露,正與深圳一家大型食品批發企業合作,探索在香港建立食品貿易平台。同時,環境及生態局透過國家農業農村部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針對香港的氣候及地理環境,研究適合本地種植的農作物及農產品,並計劃以香港為展示平台,推廣相關產品及農業技術。「目前我們還處於初期階段,但憑借國家的優質產品和技術,以及香港的優越平台,我相信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好。」
謝展寰介紹,環境及生態局正推行兩項計劃,通過香港的食品安全認證制度,建立新的食品質量認證機制,吸引內地企業來港設立加工設施,確保產品質量,實現雙贏;其次,針對內地優質食品包裝有待改進的情況,特區政府將協助企業提升包裝設計,開拓國際市場。「質量認證與包裝改良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關鍵。內地食品質量優異,若在這兩方面下工夫一定有好的市場。」謝展寰說。
環境及生態局與國家海關總署在今年5月簽署兩份有關肉製品和乳品的合作備忘錄,讓符合要求在香港製造的肉製品和乳品可獲准輸入內地。謝展寰表示,局方會爭取與國家海關總署盡快落實乳品和肉製品准入細節具體安排,並爭取今年底前有首批肉製品和乳品可以輸入內地。
由去年5月起,對包括「飲料及冷凍飲品」、「餅乾、糕點及麵包」、「糖果及巧克力」等個別獲准進入內地的香港製造食品,通關效率顯著提升。謝展寰說,特區政府未來將借鑒這些經驗,與海關總署進一步探索,擴大便利通關的產品範圍。此舉不僅促進香港食品進入內地市場,也便利內地農產品來港加工,例如製成罐頭或魚類菜品,再以「香港製造」品牌返銷內地或出口海外。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周強,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彭廷軍,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等參與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