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现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正在向海洋、高原、深山这些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的地方不断延伸。中国绿色生产力也在多条战略通道同步通关,多个项目工程迎来关键节点。
8月15日,全国首个海陆一体阳江三山岛海上柔直输电工程关键线路——江门段正式开工。这也是进入大湾区的必经之路,总长118.5公里,拥有237座基塔。
项目建成后,相当于建成了一条“深海电力高速路通道”,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60亿度绿电,覆盖超200万户家庭用电,减排二氧化碳463万吨。
深海架起绿电桥,高原也能筑稳“储能坝”。8月15日,位于云南文山的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宝池储能站充放电量破1亿度。
这些高原“超级充电宝”自入夏以来,该电站持续保持每天“两充两放”的高频次调用,单日调节电量高达160万千瓦时,相当于26万居民用户一天的用电需求,其中绿电占比高达98%。
当巨型储能块在吞吐干净绿电, 建筑细胞也能实现能量自循环。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预计近期(8月底9月初)将在山东青岛正式投用。
“说是“零碳”,是因为大楼玻璃幕墙东西南三面安装了光伏玻璃,可以输送绿电。说它是“超阶”,是因为除了光伏发电外,这个大楼还通过梯次储能电池和新能源电车放电,实现100%绿能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