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劉毅)故宮博物院的「建福宮花園」始建於1740年,1923年的一場火災將其付之一炬,2000年前後,由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陳啟宗支持重建。今日,香港發展論壇主辦的「建福宮:在紫禁城重建一座後花園」專題講座,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一眾項目的相關人員向觀眾娓娓道來重建「建福宮花園」之機緣。陳啟宗表示,「身為一個香港人,我希望能為祖國的中華文明做些事。」
「建福宮花園」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布局融入中國園林設計,是清代帝後休憩遊樂的後花園,珍藏了不少奇珍異寶。可惜在1923年6月26日晚上,一場大火令這座瑰麗的皇家花園連同無數珍寶化為灰燼。
陳啟宗創立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總部設在香港,首個項目就是建福宮花園修復工程。他於1994年參觀建福宮花園遺址後,決定支持重建「建福宮花園」,並與故宮博物院合作,以「用原設計、原材料、原方法」的原則進行修建。修復工作於2000年正式啟動,2005年順利竣工,令「建福宮花園」重現昔日風采。在1999年成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讓復建建福宮花園成為故宮博物院首個由國務院批准的復建項目。
陳啟宗引述當日他在項目啟動時說過的一句話:「文物的破壞乃國家衰敗的明證,而文物的修復即是國家復興的確據。」身為一個香港人,他希望能通過這個項目展現身為中國人的文化底蘊,「香港人在文化方面也能貢獻國家。」
建福宮花園重建項目負責人丘筱銘主要講述在整個修建過程中對於保育的重要性,「雖然遭遇了大火,但現場遺留了不少碎石塊,這些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與故宮博物院溝通之後,都對這些石塊進行了修復和保護,而不是全部都丟棄。」丘筱銘表示。
今年7月的香港書展期間,由潘鬘所着《建福宮: 在紫禁城重建一座花園》繁體字版新書,出版發行。潘鬘今日也來到了講座現場,寫這本書時,她研讀了大量相關歷史檔案和信件,也閱讀了清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逐一追溯這座「紫禁城後花園」的前世今生。
「建福宮花園」始建於1740年,1923年的一場火災將其付之一炬,2000年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陳啟宗所創建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支持重建。今日,香港發展論壇主辦的「建福宮:在紫禁城重建一座後花園」專題講座,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一眾項目的相關人員向觀眾娓娓道來重建「建福宮花園」之機緣。陳啟宗表示,「身為一個香港人,我希望能為祖國的中華文明做些事。」
「建福宮花園」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布局融入中國園林設計,是清代帝后休憩遊樂的後花園,珍藏了不少奇珍異寶。可惜在1923年6月26日晚上,一場大火令這座瑰麗的皇家花園連同無數珍寶化為灰燼。
陳啟宗創立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總部設在香港,首個項目就是建福宮花園修復工程。他於1994年參觀建福宮花園遺址後,決定支持重建「建福宮花園」,並與故宮博物院合作,以「用原設計、原材料、原方法」的原則進行修建。
「上世紀90年代,我參觀了『建福宮花園』的遺址,現場見到長得很高的草,以及疑似以前運送泥沙的船隻。整個修復工作於2000年正式啟動,2005年順利竣工,重現昔日建築風采。」陳啟宗介紹,1999年他成立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修復重建「建福宮花園」成為故宮博物院首個由國務院批准的復建項目。
陳啟宗引述當日他在項目啟動時說過的一句話:「文物的破壞乃國家衰敗的明證,而文物的修復即是國家復興的確據。」身為一個香港人,他希望能通過這個項目展現身為中國人的文化底蘊,「香港人在文化方面也能貢獻國家。」
建福宮花園重建項目負責人丘筱銘一直參與整個項目的復建工作。她詳細介紹這片宮殿之建造始末,「建福宮花園」是乾隆皇帝傾心建設之殿宇,「乾隆皇帝生前熱愛收藏,他最愛的四張畫就是藏於建福宮花園的靜怡軒。」
談及焚燒「建福宮花園」的火災,丘筱銘形容,事件有奇怪之處,「起火時正值北京的6月,按道理來說是颳東南風,而根據記載,這場大火起火點是北方,如何能穿過宮牆燒到南邊呢?」且她展示了一張當年內務府的記錄,上面清晰可見起火原因不明。
丘筱銘分享了當時復建時候的一些見聞,「我們使用的是傳統的古建八作技術,分別是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畫作和裱糊作。更堅持運用原有的物料,遺址雖然遭遇了大火,但現場遺留了不少碎石塊,這些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與故宮博物院溝通之後,都對這些石塊進行了修復和保護,而不是全部都丟棄。」
丘筱銘續介紹,有關「建福宮花園」的設計圖已不可考,好在清代畫家丁觀鵬畫作《畫太簇始和》,畫的正是「建福宮花園」的延春閣,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今年7月的香港書展期間,由潘鬘所著《建福宮:在紫禁城重建一座花園》繁體字版新書,出版發行。潘鬘今日也來到了講座現場,寫這本書時,她研讀了大量相關歷史檔案和信件,也閱讀了清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逐一追溯這座「紫禁城後花園」的前世今生。潘鬘在海外的經歷,也讓她在調查後發現,「建福宮花園」發生火災當日,救火者更有外國人,有些文物是為了表示感謝而贈予他們,並隨之被帶到了海外。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