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漳州市2025年文旅推介暨閩南文化周活動昨日在香港舉行,此次活動以閩南文化為紐帶,通過文藝展演、招商推介、交流互動等系列安排,深化漳州與香港在文化旅遊領域的協作。香港漳州同鄉會、旅遊業界、中醫藥界、市民代表等受邀出席活動。
活動伊始,漳州文旅宣傳片精彩亮相,山海風光與人文底蘊交相輝映的畫面,生動展現了漳州「五大文旅帶」的獨特魅力。隨後,現場推介了漳州五大特色旅遊路線及12個文旅招商項目,為香港旅遊業界呈現了兩地合作的廣闊空間。
活動現場閩南韻味濃厚,文藝演出亮點紛呈。漳浦剪紙藝術家運剪自如,精心創作紅色剪紙作品,盡顯傳統技藝的靈動氣韻;國家級非遺歌仔戲表演韻味悠長,展現了劇種的獨特風采;布袋木偶戲以指尖技藝掌控舞台乾坤,彰顯國家級非遺的奇幻魅力。活動壓軸環節,全體演員合唱《愛拚才會贏》,傳遞出兩地攜手奮進的共同心聲。此外,伴手禮及美食品鑒區裡,東美香脯糕的蜜香、白水貢糖的酥脆與傳統烏龍茶的醇厚相互交融,勾勒出獨特的「漳州味道」。
此次香港站活動,以文化為橋樑聯結起漳州與香港的深厚情誼,既讓閩南文化在香江之畔綻放光彩,也為兩地文旅合作注入新的動力。下一步,漳州將持續以「田園都市 文化名城」為依托,深化與香港的多領域交流協作,共同書寫文旅發展新篇章。
多名表演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漳州發展迅速,與厦漳泉捆綁發展,尤其是漳州古城頗受歡迎。漳州在吃、玩、遊等方面一應俱全,能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務,歡迎香港市民到漳州遊玩。
漳浦剪紙傳承人歐陽艷君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來香港,此次主要是為了展示漳浦剪紙作品。漳浦剪紙是世界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她帶來了以土樓、青花瓷以及漳州鄉村風景為題材的作品。她表示,一幅作品從創作到剪製完成至少需要10天左右,可見剪紙頗為費時。而她本人從8歲開始接觸剪紙,12歲接受正統教育,至今已從事這一行業40餘年,這也體現了非遺傳承多從小開始的特點。
省級非遺彩扎傳承人林養生,來自詔安縣青元號彩綢莊,為該莊第四代傳人,目前已傳至第六代。他表示,其家族的這項技藝始於清末,當時曾曾祖父創辦了詔安首家戲劇服裝廠,並將技藝延續下來。所謂的「彩扎」,指的是戲劇用的帽子、廟會神明及踩街用的帽子,還有舞龍舞獅道具、燈籠等物品。這些作品已走訪世界各地,曾到俄羅斯等國參加展會,旨在宣傳漳州閩南的傳統老手艺,讓社會更為了解,並將其發揚光大。
漳州木版年畫的第七代傳承人顏朝俊介紹,早期木版年畫多用於春節、普渡以及台灣地區送神靈等民俗活動,其中春節期間使用最為廣泛。一套傳統的套色門神需耗時半年甚至一年。其題材十分廣泛,除了傳統門神,如今也有水仙花、漳州三宝、閩南人泡茶等新題材,還有以漳州地圖為圖案、匯集中國歷代書法家福字的「百福漳州」。顏朝俊表示,希望更多香港同胞能到福建漳州旅游觀光、學習交流,當地保留了許多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還有豐富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