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聚智新农业,投资新广州”2025年广州市都市现代农业暨农业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在黄埔区隆平院士港举行。活动现场,现代化蛋鸡养殖园、蘑菇综合体示范基地等15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预计总投资超15亿元。
今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此次招商活动于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引领,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资本、人才融合,助力农业现代化,意义非凡。
热带观赏鱼吸引观众的注意,纷纷拍照留影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广州目前已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和90%以上农业专业人才,累计引入20多个院士专家团队,建成19个农业(产业)研究院,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5%,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州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都市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通过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湾区现代种业研究院、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在水稻智慧育种、菜心品种改良、红掌种质创新、热带观赏鱼繁育及“猪芯片”研发等前沿领域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蔬菜、畜禽、渔业等现代农业设施超25万亩,楼房养猪、植物工厂、立体养殖等绿色高效模式正在加快推广。广州蛋鸡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100%和99%,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下广州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年广州共新增3家国家重点、43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数量创近年新高。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19家、230家和480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量稳居全省首位。其中,有11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企业。
此次活动中,产学研融合再度发力,麦康森院士工作站举行现场揭牌仪式。据了解,该项目将围绕麦康森院士分子营养感知理论和靶向营养重大技术创新,构建动物性能、营养和健康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体系和产品生态,促进我国动物营养和饲料利用技术升级,赋能行业发展,推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现场签约的还有广州(南沙)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该中心搭建“校研企”融合平台,致力开展黄唇鱼种质保护、人工繁育、资源修复等科学研究。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通在会上致辞时表示,今年广州进一步明确了都市现代农业重点招商方向,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围绕特色优势农业、现代新兴农业、生态智慧农业等“三大创新赛道”和智慧农业创新、现代设施农业、生物农业研发、现代渔业集群、花卉产业升级、种业振兴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流通体系、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九大招商重点”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引智,进一步加速都市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广州市涉农领域竣工和投产项目36个、总投资约100亿元,在建项目24个、预计总投资约77亿元。今年1-7月签约涉农项目44个,预计投资总额约64亿元。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州市农业农村局、黄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黄埔区农业农村局承办。中国工程院陈松林院士、麦康森院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广州市委副书记陈向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长廖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何秀谷,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小波,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冼银崧等出席活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