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湖北水稻等秋粮田迎来用水高峰期,面对区域性、季节性干旱挑战,气温上升、来水减少、用水高峰“三期”叠加,湖北省强化联动调控引江济汉工程、漳河水库、王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科学实施跨区域水资源调剂,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地跨荆州、荆门、宜昌三市的漳河水库灌区,是湖北省最大灌区,8月6日8时,漳河水库将灌溉流量增加到45.67立方米/秒,清澈透亮的漳河水沿着渠道流向灌区深处。“各干渠进水闸全部开启放水,全力保障粮食生产。”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灌区7月降雨量较多年平均偏少8成,土壤保墒不足,7月15日启动今年第二轮灌溉以来,已为灌区农田输水4700万立方米。
襄阳是湖北省粮食产能过百亿斤的大市,襄阳市襄州区今年7月至今降雨量不足常年四成,当地水利部门开启1677眼机井,调用9800台水泵实施轮灌,通过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跨区域调水,结合人工增雨作业,已完成159.7万亩秋粮作物和44万亩秋季油料作物的农田精准灌溉。
8月6日,湖北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陶胡村的泵站旁,地表温度39℃,经当地供电所抢修后的抽水机发出沉稳的轰鸣,水流“哗哗”淌进渠道,一路奔向干裂的农田“滋滋”作响,像是在给田地“解渴”。陶胡村党支部书记朱新平介绍,连续15天高温无雨,田里的土缝能塞下手指,今年村里新增的1300多亩高标准农田,正靠这泵站抽水灌溉,用电肯定要跟上。国网鄂州供电公司的党员服务队开辟“抗旱保电绿色通道”,不仅全程帮着规划线路,还“零费用”为村里新增了两台变压器,配套线路也换成了更耐负荷的粗线,提供24小时服务电话抢修,保障高温天顺利灌溉。
水库开足马力放水,重大水利工程忙着跨区域、跨流域调水补水。截至8月5日,湖北共有1640座水库开闸保供水和灌溉,近200座涵闸、泵站引提外江水抗旱,全省累计启用抗旱泵站3.2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3.5万台(套)。据统计,引江济汉工程自7月以来共从长江引水14.37亿立方米,其中向汉江补水11.03亿立方米,相当于9个东湖的水量,成为江汉平原旱情中的“输水大动脉”。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据预报8月9日至13日,长江流域自北向南有一次中雨、局地大雨的降雨过程,已要求各地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科学蓄水保水、引外水、存库水策略,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统筹。
作者:孟梦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