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艺术中国2025-09-27

开幕式现场

2025年9月25日下午,“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今日美术馆主办,悦阳空间协办,共展出刘巨德水墨、陶艺、雕塑、版画、手记、纤维艺术等作品200余件。展览作品不拘于画种、材料、技法的分类,表现了作者面对和平和故乡的祝愿与祈祷。其中大量手记,是刘巨德患腰椎盘突出症不能行走而住院治疗期间,卧床所绘;七十多件瓷艺是他今年夏天造访磁州窑时所制。

开幕式现场

刘巨德1965年就学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1978年跟随导师庞薰琹研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比较。他认为,绘画旨在模仿道生万物,以看不见的道,画看得见的物,以看得见的物,画看不见的道。他理解的道即是浑沌,是万物初始的状态,也是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还是事物本来的面目。艺术家创作不可有分别心,不可有企图心,一切不预设,不谋划,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上。艺术学是门模糊学,唯在朦胧模糊的状态中,以夜月眼、浑沌心,才可能抵达精神的原乡,体验生命的原真。他的作品正是他艺术思想的践行与拷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凤凰卫视主持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鲁湘、本次展览策展人曾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展览艺术家刘巨德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主持了开幕式。来自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艺术院校师生、艺术界代表、文博及社会各界代表、媒体记者等参加展览开幕式。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

彭刚在致辞中,以“朴实而有光辉”盛赞刘巨德先生的人格风范与艺术成就,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是清华美院师生心生敬仰的一位大先生。刘巨德先生一直主持推动吴冠中艺术研究工作,编纂恩师庞薰琹先生全集,还花了很多时间推动清华大学美育工作。他对艺术创作高度专注,极为纯粹,没有分别心,进入无我之境。从刘巨德先生的艺术之路,可以感受到寻美之路,既是苦行之路,也是带给人巨大精神愉悦之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刘巨德先生是学识渊博、心灵纯粹、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四十余年的探索始终怀有坚定的文化理想,以广博的学养支撑实践,以纯粹之心面向天宇。他是美术界在思考深度、学术广度两方面特别突出的代表,并且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艺术实践,不断走向更加宽广的世界。本次展览的“和平篇”寄寓了刘巨德先生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与对和平的期望,“故乡篇”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的歌咏与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这些作品构成了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刘巨德艺术世界。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致辞

才大颖在致辞中表示,“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与“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同时开幕,可以从材美、工巧、气韵、时宜的视角,回望工艺美术的振兴之路。“心向天宇”的展览作品,体现了刘巨德先生对气韵与时宜的艺术理解,为传统工艺如何当代表达树立了一个时代标杆。刘巨德先生创意、创新、创造的叙事表达,将审美趣味与文化、艺术精神融入时代脉动,并在引领中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境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致辞

覃川在致辞中表示,从“心向天宇”的展览作品,可以看到刘巨德先生把美从人性和自然的最深处不断的挖掘和展示出来。他传承了清华美院装饰艺术的传统,把西方的现代艺术和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在比较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在相互对话当中探索新的艺术发展方向。刘巨德先生在“为艺”方面“自然纯真、天人合一”,在“为学”方面“无问西东、融会贯通”,在“为人”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始终以赤子之心追求艺术理想,为清华美院的艺术教育贡献了独特力量。

凤凰卫视主持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鲁湘致辞

王鲁湘在致辞中表示,建立在光华路上的中央工艺美院所走出的光华之路,是一条大美术之路。在这个理念下,培养出一批从事大美术创作的大美术家,刘巨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以“大美术”理念贯穿创作实践,打破画种与材料的界限,兼擅陶艺、织绣、水墨、油画与雕塑,形成跨媒介、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他的作品常以和平鸽、少女、骏马等精神图腾寄托对和平、美善与英雄的礼赞,彰显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与艺术理想。

策展人曾辉在现场致辞

策展人曾辉在致辞中表示,刘巨德先生个展和手工艺术设计展,整个策展思路以“天、地、人”的概念,体现当代的艺术和设计如何和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深度融合,走进当代生活。展览主题是“心向天宇”,不仅彰显出刘巨德“艺术是替天行道”的宏阔理想,更寄寓他数十年如一日对真善美的坚守与对文化精神的深切探索。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展览艺术家刘巨德致辞

刘巨德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自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成长经历,致敬老一辈艺术家的培育与引领。特别是在清华的人文高地上,使他对艺术与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家与科学家都受到美神的呼唤,行走在没有终点的路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道路很值得研究,很值得美术界总结,它确实是一条非常宽广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又面向世界,非常有生命力的艺术道路,这所学院的前辈先生及其培养的学生,他们身上都长有两个翅膀,一个是设计艺术,一个是纯艺术,“我也想有这两只翅膀能够飞翔,这是我的一个梦”。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顾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刘巨德先生为人坚韧、有理想,同时又十分平易近人,这种性格也自然流露在他的作品之中——既和谐统一,又具有强烈的形式语言特征。从艺术脉络来看,刘巨德先生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代艺术家。第一代如庞薰琹、李可染、张仃等先生,他们大多有留学欧洲的经历,将西方现代艺术带回中国,并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开创了‘毕加索加城隍庙’这样一种融合中西的艺术路径。这一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前身)的教学体系。”

《红草地》水墨纸本设色 69cm×137cm 2012年

“刘巨德先生正是延续了这一传统,在当代全球地缘文化与多元文化交织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本土文化的价值。他的创作一方面从现代主义形式语言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又深入中国传统民俗,并融入道家与禅宗的思想智慧。比如他在水墨中讲究‘以黑计白,以白计黑’,在黑与白的对比中营造出光的律动,赋予画面生命的呼吸感。”顾黎明说。

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看来,刘巨德先生是一位特别令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他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对艺术新路径的探索热情,从未停止。“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抽象风格,同时又融入了具象的元素。刘巨德先生是中国较早投身抽象艺术探索的老一辈艺术家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开始尝试抽象风格的创作。在当时,抽象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注重设计与装饰的唯美表现形式,更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放飞的萌童》线描手稿 2024

“在具象绘画的年代,艺术家的作品多以宣传画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题材为主,而刘巨德先生的创作路径,体现的是一种前卫意识与社会关怀。同时,尽管身在工艺美术学院,他并不局限于工艺性的表达,而是将设计感融入抽象风格之中,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绝不媚俗,始终保持着艺术探索的独立与纯粹——这正是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邵亦杨补充道。

刘巨德与北京画院艺术家王怀庆观看展览

作为刘巨德先生昔日的同窗,北京画院一级画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王怀庆在现场告诉记者:“因为巨德是我大学和研究生的同学,他是土生土长在中国北方土地和草原上的一位十分优秀的艺术家。他对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万物有一种先天的近乎血统上的感情。但是,他没有满足于对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描述,比如老农脸上的皱纹、手上的青筋、干涩的土地。相反,在他的作品里,万事万物孕育着一种和谐的生命状态。很愉快,很神秘。他笔下的农作物不是一般的农作物,他把这些农作物视作与人一样有尊严和价值的存在,把农耕文明向一种更新的时代转化,这是刘巨德的价值所在。”

《土豆和石榴》宣纸水墨 69x47cm 2007年

刘巨德陪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观看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如此解读刘巨德的作品:“刘巨德先生是一位哲人艺术家,亦是一位诗人艺术家。他的艺术中饱含哲理与诗情,其艺术哲学主要植根于老庄思想,他将自己的美学追求归纳为‘浑沌美学’,本质上源于道家‘道法自然’的智慧,同时也融入了慈悲精神与仁爱思想。我认为现代艺术的标准,在于‘强化个性,简化形式’。刘巨德先生的作品恰恰契合这一理念——他的个性鲜明而质朴,温厚而真诚;在形式上则高度简洁、纯净。尤其善于以象征手法描绘鸽子、少女与马:鸽子象征世界和平,少女宛若圣洁的天使与仁爱的化身,而马则承载着作为内蒙古草原之子的他内心奔放的激情。”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主持开幕式

范迪安、孙景波、刘巨德、彭刚、范丽在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宏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席教授杭间,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雅昌集团总裁万捷,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孙景波,北京画院王怀庆,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凤凰卫视主持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鲁湘,本次展览策展人曾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美术批评家贾方舟,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原院长路盛章,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汗青,文旅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马书林,中央美术学院王华祥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殷会利,山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际滦,邯郸市峰峰区区委书记郭涛,北京悦阳空间范丽,中国非遗传承人、磁州窑艺术馆馆长安际衡,河北美术出版社田忠,山东美术出版社社长曹飞,荣宝斋出版社总编、副社长王勇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展期持续至11月2日。(文字报道/台馨遥)

24歲女大學生青衣酒店高處墮下死亡

2025-09-27

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統計論壇圓滿舉行

2025-09-27

旅發局配合「香港周 2025@首爾」 赴韓國重點宣傳下半年香港盛事

2025-09-27

日本“鸟海”号宙斯盾舰赴美改装 将首次试射“战斧”巡航导弹

2025-09-27

乌克兰通报俄军单日损失970人 累计伤亡已超110万

2025-09-27

中方对联合国安理会未能延长伊核协议深表遗憾

2025-09-27

香港天文台與國家授時中心 簽訂協議加強授時合作

2025-09-27

紅磡街頭男子遭群煞挾走 4小時後掙脫獲救 重案組跟進

2025-09-27

广袤乡村绘就金秋九月好“丰”景 农业现代化成为百姓增收致富“密码”

2025-09-27

「九十禮讚」施子清書法回顧展舉行 陳國基:文化藝術是香港未來發展一個關鍵詞

2025-09-27

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称恢复对伊制裁非法 警告秘书处勿越权

2025-09-27

韩国网络中心机房火灾 600多个政府业务系统停转

2025-09-27

意难平!特朗普连发四帖攻击FBI前局长科米

2025-09-27

体育全民共享成为“共富引擎” 赛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9-27

美食市集、海上捕捞、旖旎山水……各地打造独特文旅IP 点亮金秋多彩假期

2025-09-27

樺加沙襲港│將軍澳海濱餐廳遭巨浪沖毁 甯漢豪:加建擋水牆工程預計明年完成

2025-09-27

年代更精确、发现铸造新技术 三星堆科研成果“上新”

2025-09-27

辽宁三条高速建成通车

2025-09-27

財庫局局長波蘭深入了解「出海」企業需要

2025-09-27

北京抵港航班疑輪胎出問題冒煙 國泰:懷疑信號異常提示

2025-09-27

从观光到体验 “中国游”呈现多元魅力 宝藏小城成外国游客“新宠”

2025-09-27

業界:歡迎暫緩垃圾收費 助街市商戶節省開支

2025-09-27

增开列车、增加运力、增设充电桩……这份国庆中秋假期“出行锦囊”请查收

2025-09-27

孫東:港深正磋商河套跨境橋細節 爭取早日成事

2025-09-27

数“读”1至8月工业企业营收保持稳定增长 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2025-09-27

交通部门“多点发力”保通保畅 文旅市场亮点纷呈燃动“假日经济”活力

2025-09-27

丰收在望 解锁黑土地的“丰收密码”

2025-09-27

沉痛悼念·深切缅怀孙为民先生

2025-09-27

​2025北京798艺术节将开幕 一个月内推出近百场展览及活动

2025-09-27

双节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全新场景+特色活动”带动消费热潮

2025-09-27

以金融“活水”滋润“三农”沃土 浇灌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2025-09-27

带娃上班两不误 “生育友好”可感可及 新政策与新业态实现“一拍即合”

2025-09-27

透过数据看“十四五”时期民生领域“温暖答卷” 各项事业托举“稳稳的幸福”

2025-09-27

进博会逐“绿”向“新”展现“强磁场” 共享开放中国的无限机遇

2025-09-27

从提升到振兴 这项行动计划力促县域高中教育优质均衡

2025-09-27

西安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2025-09-27